我司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秧配套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

2020-06-04 0

推广杂交稻是确保粮食安全,促进农业结构调整、提高农民收入,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。我国每年新选育的杂交水稻组合数量逐年增加,为了加快推进这些杂交稻新组合的推广进程,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能否解决是品种能否大面积推广的关键所在。优化、提高杂交稻制种技术是当前确保规模化制种顺利实现的最重要前提。经过三十年左右的不断发展、完善、提高,我国的杂交水稻制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技术体系,但是困扰杂交稻制种界的制种成本高、风险大(产量、质量不稳)、技术操作复杂等几大问题,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,因此,制种大面积亏本、种子质量事故屡见不鲜,以致农户嫌效益低不想制种,嫌操作麻烦畏惧制种,嫌风险太大不敢制种,近年来,杂交稻制种面积越来越难落实,已对杂交稻种子产业化的顺利发展构成严重危胁,甚至危胁到粮食安全。

鉴于上述严峻形势,国稻高科种业于今年把开展“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秧配套技术研究”作为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来研究,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

在杂交稻制种田进行母本机插秧,由于在同一田块栽插着父本秧苗,对插秧机的行走路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,以致插秧机转弯半径过小,插秧效率低下,再加上机插秧漏秧率高,每丛插秧本数多且不均匀,插秧机插完秧后回归出口难,以及插秧机宽度与制种父本行间厢宽适配难等问题,导致我国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秧配套技术研究一直未取得显著进展。国稻高科种业经过反复试验,通过以下配套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:1、采用目前最先进的钵型毯状育秧技术解决机插秧漏秧率高,每丛插秧本数多且不均匀的问题;2、通过先正向跳厢机插母本,后反向跳厢机插母本的插秧机行走路线,解决插秧机转弯半径过小,插秧效率低下的问题;3、运用外围留道压父机插的方式,解决插秧机插完秧后回归出口难的问题;4、应用以机宽定厢宽,以株距大小调整机插密度的方式,来解决插秧机宽度与制种父本行间厢宽适配难的问题。

目前,在国稻高科种业“国审杂交稻新品种中优161”制种母本机插秧试验田,母本“中9A”结实率高,整田长势良好,丰收在望,产量丝毫不亚于常规制种对比田。

由于与常规制种技术相比,该技术具有适合于规模化制种、节本增效的突出优点,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,国稻高科种业计划明年进一步研究完善该技术,扩大该技术试种示范面积。